乐享课堂:区块链是什么?如何重塑供应链金融格局?

2025-07-28 09:43:41

7月18日—20日,以“技术铸信任,开放拥世界”为主题的Conflux树图技术与生态发展大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大会汇聚了全球Web3(以区块链为核心的第三代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数字金融领域的顶尖学者、产业领袖、技术开发者及生态建设者,共同探讨区块链技术与生态的未来发展。


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和痛点

在当今商业世界中,供应链金融作为连接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关键纽带,正经历着一场由区块链技术引领的深刻变革。传统供应链金融虽在资金融通、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痛点。

由于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分散于不同主体,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供应商等各自掌握部分信息,难以实现全面共享。金融机构在评估融资风险时,往往难以获取真实的贸易背景信息,导致对中小供应商的信用评估不准确,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而且从融资申请、合同签订到款项拨付,传统流程涉及大量纸质文件传递和人工审核环节。这不仅延长了融资周期,还增加了操作风险与成本,尤其对于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繁琐流程使其错失商机。

还有一大痛点是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各参与方在共享数据时担忧信息泄露风险,缺乏可靠的技术保障手段,使得数据共享意愿受限,进一步加剧了信息孤岛现象,阻碍了供应链金融的优化升级。


区块链:打破传统信任壁垒的底层技术密码

区块链本质是一种数字分布式账本,它依托一系列加密算法、存储技术、对等网络等构建而成,能以对等访问、不可篡改和可信的方式保证所记录交易的完整性、不可篡改和真实性。“不可篡改”、“共识机制”、“去中心化”是区块链几大主要特性。

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大家共同记录、共同监督的账本,这个账本存储在多个地方,而不是集中在某一处,这就是去中心化。账本里的每一笔记录都被打包成 “区块”,这些区块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相连,形成 “链式结构”。一旦数据被记录到区块链上,就无法被随意修改,因为每个区块都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任何修改都会导致后续区块的哈希值变化,从而被其他节点察觉。而且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都可以追溯,这让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保障。

从区块链类型来看,区块链包括私有链、公有链和联盟链,其中联盟链在国内市场认可度较高。长期来看,公有链和联盟链在技术上也会逐渐趋于融合,即使是同一个业务,可以将需要信任的数据放在公链上,而一些行业数据和私有的数据则可以放在联盟链上,通过权限管理来保障交易隐私。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场景

1、供应链溯源:区块链可用于追踪商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配送的全流程信息。比如农产品供应链,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来获取农产品的种植基地、施肥用药情况、采摘时间、加工环节、运输路径等详细数据,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信任。而当农产品企业主需要融资时,金融机构也可以依据这些真实可靠的溯源信息,准确地评估融资风险,为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2、智能合约驱动的融资流程:将供应链金融中的合同条款转化为智能合约,当交易双方达成交易条件时,智能合约自动触发融资流程。比如,在应收账款融资场景下,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的交易信息一旦符合智能合约设定的付款条件,金融机构即刻按照合约约定向供应商发放融资款项,无需人工审核,极大缩短融资周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多级供应商融资赋能: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特性,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沿着供应链链条传递至多级供应商。在平台上,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等信用凭证被数字化、不可篡改地记录,二级、三级等供应商可凭借这些信用凭证进行融资,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信用无法传递的难题,为末端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发展。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的深度优势

1、提升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效率:自动化的智能合约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加快了融资流程速度;同时,实时的数据共享使得各参与方能快速获取所需信息,降低了沟通协调成本,整体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效率。

2、建立坚实的信任基础: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和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让供应链各环节企业、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基础,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和摩擦,有利于拓展业务合作范围,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加入供应链金融生态。

3、保障供应链金融的稳健运行:通过全程追溯和监控交易流程,金融机构能够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点,提前预警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存储也降低了数据丢失或被篡改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保障了供应链金融的稳健运行。

4、优化成本结构:高效的业务流程降低了运营成本;精准的风险评估和信用传递减少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溢价,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核心企业优化供应链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