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课堂:企业融资如何选择保理模式?有追索权和无追索权保理的风险对比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保理业务已成为企业盘活应收账款的重要工具。其中有追索权与无追索权保理的选择,直接关系企业风险与资金成本。
有追索权与无追索权保理并非简单的优劣之分,而是适用场景不同的金融工具。企业决策时需考量自身资金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买方信用状况。明智的选择不仅解决资金困境,更能重构企业风险格局。
供应链金融与保理
供应链金融旨在优化供应链资金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提升整体供应链的竞争力。而保理业务,作为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通常是银行或专业保理公司),由保理商为其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其中,按是否承担买方信用风险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
有追索权保理:风险共担的融资选择
有追索权保理,本质是“融资+担保”的组合。
有追索权保理,又称回购型保理。在这种模式下,如果应收账款到期无法从债务人处收回,保理商有权向供应商反转让应收账款、要求供应商回购应收账款或归还融资。简单来说,就是供应商在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获得融资后,仍需承担一定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比如说,A 企业将一笔 100 万元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商按一定比例(如 80%)向 A 企业提供了 80 万元的融资。等到期时,债务人 B 企业因财务困难没有支付款项,保理商有权要求 A 企业回购该应收账款,或归还 80 万元融资及相应利息。
我们能看到,从风险承担角度看,供应商承担了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部分风险。因为即使获得了保理融资,一旦债务人违约,供应商可能需要返还融资款。这使得供应商在选择有追索权保理时,需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应收账款回收能力有清晰的认识。
而对于保理商而言,由于有向供应商追索的权利,其风险相对较低。在收益方面,有追索权保理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这是因为保理商承担的风险较小,对供应商的信用要求也相对宽松一些。
所以说,有追索权保理通常适用于卖方自身信用状况一般,但买方信用良好且交易记录稳定的情况。例如,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的交易,中小企业可能因自身规模和信用限制难以获得高额无追索权保理融资,但通过有追索权保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借助保理商的专业能力和渠道对买方进行应收账款催收和管理。
无追索权保理:风险转移的融资利器
无追索权保理,也称买断型保理。在无商业纠纷等情况下,如果应收账款无法得到清偿,会由保理商承担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也就是说,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后,就将该账款的风险完全转移给了保理商。
比如说 C 企业与保理商签订无追索权保理协议,将价值 150 万元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商向 C 企业提供了 120 万元的融资。若到期时,债务人 D 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无力支付款项,保理商不能向 C 企业进行追索,只能自行承担这 150 万元的损失。
无追索权保理使供应商能够彻底转移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大大减轻了供应商的负担,使其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拓展中。然而,对于保理商来说,承担的风险显著增加,那么保理商通常会对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进行严格评估,并收取较高的保理费用。因此,无追索权保理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但能为供应商提供更彻底的风险保障和资金回笼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谓的“无追索权”通常只是相对的。当因贸易纠纷(如货物质量争议)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保理商仍可能保留追索权。真正的无追索权往往仅限于买方信用风险。
因此,无追索权保理适合那些对资金回笼要求高、急于转移应收账款风险,且对购货商信用状况不太确定的供应商。例如,在一些新兴行业或市场波动较大的行业中,供应商面临着较高的应收账款回收不确定性,此时无追索权保理可以帮助供应商有效规避风险。同时,如果供应商希望改善自身财务报表,将应收账款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无追索权保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保理模式
企业在选择有追索权保理还是无追索权保理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要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且对应收账款回收有信心,可选择有追索权保理以降低融资成本;若企业希望彻底转移风险,专注于业务发展,则无追索权保理更合适。
其次,要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融资需求。若企业资金紧张,对资金回笼速度要求高,无追索权保理能快速实现资金到账;若企业财务状况相对稳定,有一定的应收账款回收能力,有追索权保理可在满足融资需求的同时,保持相对较低的成本。
此外,还需关注购货商的信用状况。如果购货商信用良好,无追索权保理的风险相对可控;若购货商信用存在不确定性,有追索权保理可减少企业自身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的舞台上,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各有千秋。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精准选择适合的保理模式,充分发挥保理业务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